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人类学家凯博文医学人类学的克莱曼范式革命

来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 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哈佛大学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医学工作者以其丰富的社会和人文科学素养,通过临床医学、精神病学和人类学三重视角对医患理念和病痛体验所

从 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哈佛大学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医学工作者以其丰富的社会和人文科学素养,通过临床医学、精神病学和人类学三重视角对医患理念和病痛体验所进行的跨文化讨论和系统阐述对西方医疗体制和医学院教育进行质疑和反思。由凯博文主导的这场针对学科范式的“克莱曼革命”,使哈佛大学的医学人类学从成型之初就具备了一种人文情怀和批评精神,并且成为紧密连接人类学、心理学与公共卫生,并且贯通学理和诊疗的跨界学科。

在近四十年的医疗和学术实践中,凯博文以一种对人类苦痛经历的体恤心态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以综合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艺术、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和伦理学理论的全观视野,对不同语境和条件下不同人群的疾痛体验进行深刻体察,用心领会人生中无所不在的病痛和苦难。凯博文的研究主题包括神经衰弱、忧郁症、疾患体验、求医行为、临床交流、医疗伦理、慢性周期疾病诊治的社会过程以及跨文化视野中的自杀、社会苦难、老龄化、护理关爱实践及其隐含的道德意义。凯博文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人类学避免了发展人类学领域常见的学术探索与应用实践脱节的“后现代尴尬”。

作为同时具备外科和精神医科行医资格的医学博士(MD),他首倡以人类学方法重构欧美精神医学体系,反思西方语境中的医患关系,探索以病人为主体的研究方法(如:疾痛解释模式)和诊疗手段。他力主借鉴非西方文化中医治病痛的经验,来改革纯粹依赖科技仪器的治疗制度和医学院教育体系,并以此应对社会医药化(the medicalization of society)带来的未预结局。

人类学不但为凯博文重新审视西方医疗体系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工具,也是他将人文和伦理全面引入哈佛医学院社会医学部教研体系的动力。凯博文创设的横跨医学和人类学双博士训练体系(MD-PHD),也使他阐发的医患理念在象牙塔内外都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和弘扬。与一般的MD-PHD 项目不同的是,凯博文主持的医学和人类学双轨制培养计划,要求修课学生穿梭于文理研究院、医学院和实习医院之间,在不同的专业语境里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跨界”工作手段完成不同的任务。作为国际医学人类学界和精神卫生领域的代表人物,凯博文有着非凡的学术履历。他于1980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医学人类学勋章,从1983年起任美国科学院医药学部的终身委员、美国人文和科学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WHO)顾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资深顾问。他曾获美国人类学最高奖博厄斯奖、世界精神卫生联合会杰出公民奖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白玉兰纪念奖。他在哈佛大学的任职包括哈佛中国基金顾问、教授委员会成员、哈佛社科委员会顾问、费正清中心和亚洲中心常务理事、哈佛-燕京学社顾问委员等。自1976年起他还担任欧美心理学、医学、公共卫生、医学伦理和人类学等学科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总编和编委。令人钦佩的是,凯博文繁忙的行政事务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学术创造力。从1975年起他以独著、主编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版四十多部医学人类学和心理医学专著,在人类学和医学专业期刊发表三百多篇论文、特邀专业评论和书评。在国际人类学者的引用率排行榜上,凯博文名列第四。

如果没有凯博文发动的“克莱曼范式革命”, 那么医学人类学在今天很可能还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一门民族医学(ethno-medicine),一门服务于医学实践的应用人类学分支学科,或者是一部后现代人类学知识生产的纯学术机器。

从 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哈佛大学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医学工作者以其丰富的社会和人文科学素养,通过临床医学、精神病学和人类学三重视角对医患理念和病痛体验所进行的跨文化讨论和系统阐述对西方医疗体制和医学院教育进行质疑和反思。由凯博文主导的这场针对学科范式的“克莱曼革命”,使哈佛大学的医学人类学从成型之初就具备了一种人文情怀和批评精神,并且成为紧密连接人类学、心理学与公共卫生,并且贯通学理和诊疗的跨界学科。

在近四十年的医疗和学术实践中,凯博文以一种对人类苦痛经历的体恤心态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以综合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艺术、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和伦理学理论的全观视野,对不同语境和条件下不同人群的疾痛体验进行深刻体察,用心领会人生中无所不在的病痛和苦难。凯博文的研究主题包括神经衰弱、忧郁症、疾患体验、求医行为、临床交流、医疗伦理、慢性周期疾病诊治的社会过程以及跨文化视野中的自杀、社会苦难、老龄化、护理关爱实践及其隐含的道德意义。凯博文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人类学避免了发展人类学领域常见的学术探索与应用实践脱节的“后现代尴尬”。


文章来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lcyxyjysj.cn/qikandaodu/2021/0625/1083.html



上一篇:驾驭红外看栓塞记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
下一篇:仓公淳于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投稿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版面费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论文发表 |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